A股已有39家半導體(ti) 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中報業(ye) 績預告。其中,30家公司預計盈利,9家預計虧(kui) 損,預盈公司占比超七成。具體(ti) 來看,8家公司業(ye) 績預增,21家預減、8家首虧(kui) 、1家扭虧(kui) 、1家增虧(kui) 。
淨利潤同比預增的公司主營業(ye) 務大多為(wei) 半導體(ti) 設備等。多家設備企業(ye) 預計淨利潤大增,例如,中微公司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09.49%-120.18%。公司稱,報告期內(nei) 公司刻蝕設備關(guan) 鍵客戶市占率不斷提高。此外,萬(wan) 業(ye) 企業(ye) 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約316%,設備製造業(ye) 務收入同比增加約18%。
元禾半導體(ti) 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專(zhuan) 家李科奕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半導體(ti) 設備、材料等關(guan) 鍵環節仍存在需求缺口,相關(guan) 上市公司有望持續受益。具有相對成熟核心技術及創新能力的上市公司,大多在產(chan) 業(ye) 鏈具備主導優(you) 勢,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。長期來看,半導體(ti) 企業(ye) 仍需掌握核心技術,以提升話語權。
而淨利潤預減的上市公司則主要集中在SoC芯片研發、IC設計(集成電路設計)、封測等領域,其前沿技術項目開發和研究大多處於(yu) 前期投入階段。
兆易創新、上海貝嶺等細分行業(ye) 龍頭均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將有50%以上的下滑。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不及預期、產(chan) 品銷售價(jia) 格承壓等成為(wei) 影響公司業(ye) 績的重要原因。半導體(ti) 封測龍頭華天科技預計上半年淨利潤降幅達86.38%-90.27%,公司直言,報告期內(nei) 終端市場產(chan) 品需求下降,公司訂單不飽滿。
機械工業(ye) 經濟管理研究院兩(liang) 化融合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宋嘉在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由於(yu) 消費電子行業(ye) 仍有待複蘇,因此今年下半年半導體(ti) 企業(ye) 業(ye) 績或將繼續承壓。不過隨著製程突破、資本熱度不減,長期依舊看好半導體(ti) 設備國產(chan) 化進程帶來的產(chan) 業(ye) 鏈發展和投資機遇。”
“過去一年,全球半導體(ti) 市場經曆周期性下滑,目前終端市場暫未完全恢複,半導體(ti) 行業(ye) 拐點或將延遲至明年。但隨著半導體(ti) 企業(ye) 庫存壓力逐步釋放及需求的回升,市場信心將持續提振。”天使投資人、知名互聯網專(zhuan) 家郭濤認為(wei) 。
與(yu) 此同時,我國半導體(ti) 產(chan) 業(ye) 鏈各環節的國產(chan) 化進程也正在提速,設備環節企業(ye) 保持逆周期高速增長。
“當下,半導體(ti) 行業(ye) 多個(ge) 細分領域均存在巨大國產(chan) 化機會(hui) 。同時,大模型、無人駕駛等應用正在加速規模化落地,也將推動半導體(ti) 多環節在未來幾年進入高速增長階段。人工智能技術帶動下,數字芯片、半導體(ti) 設備、封測已成為(wei) 機構加倉(cang) 的重要方向,市場投資活躍度提升。”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陳佳認為(wei) 。
在此背景下,抓住發展機遇的半導體(ti) 產(chan) 業(ye) 鏈上市公司有望持續受益。
全聯並購公會(hui) 信用管理委員會(hui) 專(zhuan) 家安光勇建議,相關(guan) 上市公司應實現供應鏈的多元化,增加對新技術的研發投入,建立成本控製等方麵的有效管理機製。相關(guan) 部門也應持續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引導,為(wei) 上市公司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。來源:證券日報